关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否要验算存在争议,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,验算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? 它是必须的吗?小学生们如何看待验算?老师应当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引入验算?
什么是验算?
笛卡尔曾经在《谈谈方法》(《谈谈正确引导理性在各门科学上寻找真理的方法》)一书中提到:
我那时对数学有特殊的爱好,为了它的推理具有精确和明证的特长。 但是我当时还不会确实了解数学的真正用途,而以为它仅在机械技术的发展上有其贡献。 我惊奇着:为何人类在如此坚强稳固的数学基础上,没有建造出更高的层楼。 另一方面,我常把古代伦理学家的著作,比作专以沙泥为根基的瑰宫琼殿: 它们列举美德之名,颂扬为大地上无可伦匹的无上珍品,然而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一个衡量德性的充足标准; 而且其中所称为美德者,往往不过是无情,或骄傲,或失望,甚至杀亲的行为而已。
……
为了这些原故,我那时才决心寻找一种新的方法,可以包括以上三种科学(逻辑学、解析几何、代数学)的长处,而没有它们的缺点。
……
-
第一条,在不清楚明白知道某件事为真之前,就绝对不要接受它。 换言之,即谨慎地避免卤莽和偏见,并除了那呈现在我的理性之中既极清晰明了, 而又毫无怀疑余地的事物之外,不作任何其它的判断。
-
第二条,要把每一项在审察中的困难,尽问题所许可地划分成若干部分,好达到充分的解决。
-
第三条,要按次序引导我的思想,由最简单和最容易明了的事物着手,渐渐地和逐步地达到最复杂之事的知识, 甚至在那些本质上原无先后次序的事物,也为假定排列层次。
-
最后,在每一种研究上,枚举事实要那么周全,而且审查要那么普遍,但可确实地知道没有任何遗漏。
我把笛卡尔的这四条规则归纳成简单的句子:
-
第一条,质疑一切
-
第二条,分繁为简
-
第三条,循序渐进
-
第四条,检查反思
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将主要用到第一和第四条,即质疑一切与检查反思。
说到“检查”,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学生往往对这个词的回忆不那么美好。 “检查书”、“在全班做检查”、“在学校做检查”,声声在耳; 面露难色到声泪俱下,以及随之被惩罚的场面,历历在目。 似乎现在的小学生的待遇稍好一些,但也似乎不是美好的回忆。
上海曲阳三小数学教师叶丽雯提倡“让学生不仅会做题还要会验算”,用“验算”代替“检查”,表面上看, 似乎“换汤不换药”,却体现了叶老师对小学生心理的把握以及对数学教育的深刻理解。
经常跟小学生、小学生家长和小学老师打交道。提倡过家长回炉学习小学数学,带孩子学习。 为此,针对小学数学的具体案例写了不少“教案”。但后来发现,这种方法对家长的要求太高。 不管写的有多详细,家长就算依葫芦画瓢,实践中还是会走样。“教案”源于我对数学的理解, 我讲出来,家长听,家长再讲,孩子再听,经过了若干理解翻译的环节,每个环节都可能发生变异, 最后的效果……难以预料。
于是,我试图尽量减少中间的环节,希望孩子能够直接接触和感受到数学的本源。但是学生能否理解呢? 能否正确理解呢?
逃避思想的自由
根据我对小学生的了解分析,他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自主判断对错的习惯和能力。
可能是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,不少老师在替孩子决策,替孩子判断,替孩子学习,替孩子生活, 无形中控制着孩子的行为和思想。久而久之,孩子不敢猜想,不敢尝试,逃避责任,逃避思想的自由。
家长也存在类似的问题,甚至更为普遍。老师要求家长检查作业签字,家长就替孩子检查,指出错的地方让孩子改。 孩子习惯了,觉得检查是妈妈的工作。
其实,孩子不快乐,因为他们被老师和家长——成人们——束缚了,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、创造的机会、犯错后发现错误 改正错误品尝成功喜悦的机会。做数学作业成了任务、负担,作业中的错误为老师家长“批评我”、“惩罚我”提供了根据…… 太无聊了。
儿子:“爸爸,9乘9等于几?”
我:“92!”
儿子:“不对吧?”
我:“怎么不对?”
儿子:“$9\times 9=9 \times (10-1)=90-9=81$,对,应该是81?!”
我:“你知道了还问我?你记不住,就想办法验算呗。”
小学生可以摆棋子摆方积木验算,乘除法用加减法验算,加减法用数数验算。 如果搞不清楚四则运算,可以自己编故事来“验算”。应用题可以用结果代入用实验验算。 验算的方法很多,但要小学生自己亲自“作业”,亲自寻找,才能找到。有时还要“验算”验算方法的速度和准确性。 如果老师或者家长代劳,学生就学不到这些。如同现代人的牙齿不如北京猿人发达,因为我们吃的食品被加工过了, 咀嚼的工作被代替了,咀嚼的功能也就退化了。
初中生的自主学习与验算的习惯
说到谈到自主学习的问题,老师说:“自主学习经常把简单问题复杂化,很多自主学习来的经验是负面的, 如$(xy)^2=x^2\cdot y^2$,依此学生类比到了$(x+y)^2=x^2+y^2$,后面要纠正,要花大量的时间。”
这是一个好问题。如果学生自己预先没有上过课,难免会瞎想,会想偏想错。让学生自学《论语》,恐怕不行。 把背“四书五经”理解成“背四十五斤”而不自知,反而贻误了课堂学习。但数学不同,数学有其“独门秘技”——质疑一切和 检查反思,数学教育则引导学生养成学生验算的习惯。让一个人从错误的开始,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获得正确的结果。 数学学习是不必担心开始理解上的偏差,因为偏差可以得到纠正。
反过来说,也不能把数学书当成《三字经》、《道德经》读。没有质疑,没有独立的思考,没有独立的判断, 或者只看书不作业,或者只作业不验算,不关心结果是否正确……发现不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。
老师说:“只要初中生的家庭作业中有验算的习惯,一般的考试成绩就不会低于90分。”这里,我们不讨论中考, 因为它是选拔性质的考试,要另外说。在一般的考试中,低于90分的试卷有哪些问题?概念含糊不清,知识不全面, 技能不熟练等等。这些问题其实都反映的是一个事实,数学学得不准确、不全面。也就是说,平时不亲自检查作业。 没有独立判断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初中生要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,要在小学阶段养成的验算习惯。
参考资料
- 《谈谈方法》(Discours de la méthode),(全名《谈谈正确引导理性在各门科学上寻找真理的方法》,笛卡尔。
- 上海曲阳三小叶丽雯:九年不布置家庭作业的奥秘,董少校